党建工作

“点赞优秀共产党员”系列报道之一

发布时间:2017-06-01 18:58    浏览次数:
爱生如子育英才
——记优秀共产党员王川庆
 
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一个瘦小干练的身材,阵阵急促的脚步,道道繁忙的身影,时而徜徉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时而活跃在门诊、车间、养殖场。30多年来,从三尺讲台到实验室,从猪场鸡舍到国内外学术殿堂,他一直保持青春活力,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用心灵和智慧培育着一批批莘莘学子,用辛勤和汗水探索着动物疫病防控科学的奥秘,谱写着一曲曲人生华章。他就是共产党员、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模范教师王川庆博士。
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
1982年毕业留校后,王川庆专心于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先后承担5门本科生课程、4门研究生课程,已指导博士、硕士生61名。他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能力,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2002年,他总结的“接诊一个病例、设计一项试验、作出一个诊断、给出一套方案、写出一份报告、发表一篇文章”的“六个一”教学模式得到教育部评估专家充分肯定,并被相关国家级精品课程借鉴、引用。他将案例法引入课堂教学中来,打破了几十年的传统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他的教学改革成果连续8年在本专业全国教学会议上作大会交流,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赞赏。他先后承担“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探索”、“动物传染病学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工程项目-教学名师”等教学改革项目3个,获校级以上教学奖励4项。他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单抗AC-RLISA对法氏囊鸡胚组织中IBDV的检测与比较”(1999年,乔宏兴)和“新视尔生物工程”(2004年,高振波、吴青)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作品竞赛奖。他指导的研究生常洪涛、刘秋燕、刘春生、郑鹿平、高春生等分别获得2004年河南省第一届优秀硕士论文奖和2007、2009、2010、2011全国动物传染病学会优秀论文奖。
王川庆注重教书育人,爱生如子。他长期坚持课余时间深入学生了解情况,悉心指导,并经常通过信件、电话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配合做好学生工作。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他还请有关领导、教师与学生座谈,请优秀毕业生、高年级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和体会,引导学生学农爱农,立志为农。他倾注大量精力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帮助他们认识农业发展大好前景,激发献身农业的热情和决心,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他把父母般的慈爱、家庭般的温暖带给学生,帮学生求医、住院、交费、煎药,并先后资助12名自费和6名特困本科生、研究生,先后为70多名学生联系到工作单位或帮助获得读研机会。这些付出,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说:“在王老师的心中,学生就是他的心头肉,帮助学生就是他的快乐!”
执着追求  淡泊名利
作为改革开放初期的优秀大学生,王川庆有很多升迁发财、风光出名的机会,但他却从不为名利所动,始终奋斗在产学研一线,长期潜心科学研究。为提高业务水平,他不仅经常通宵达旦博览群书、远足近趋遍访名家,而且还亲自下乡驻场深入实践、亲手在实验台前彻夜不眠解决科研和生产中的难题。1995年,已过四十的他克服重重困难考取了博士,师从我国著名的兽医专家蔡宝祥和陈溥言先生。他百倍珍惜这次难得机会,割舍妻儿老小,一去南京就是三年,寒窗数载从未休过节假日,顺利拿到博士学位。蔡宝祥和陈溥言先生非常看重王川庆,称他是“最执着最有毅力的学生”,非常希望他能留下来接过国家重点学科的班。为开阔学术视野,他先后赴德国、法国、比利时、东南亚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2005至2006年间,已过五旬的他,通过层层选拔,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国访问学者名额,到悉尼大学继续深造。每天在实验室工作十几个小时,还挤出时间进行教育与科学考察,从而积累了教学、科研和团队建设的宝贵经验。多年的默默耕耘虽然没有编织出耀眼的光环,但却为团队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用他的话说,“做学问就要耐得住寂寞、淡薄名利,这样才能厚积薄发”。
建设团队  甘做人梯
“建好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团队比我个人挣个专家名分更重要!”这是王川庆多年以来的内心表白。博士毕业回校后,他没有谋求一己之利,而是考虑学科发展。他求贤若渴、广罗人才,在校、院两级领导大力支持下,通过多年努力、“外引内调”,不但组建起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团队,而且在团队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计得失、无私奉献,与大家肝胆相照、贴心相处,象磁石般把大家紧紧凝聚在一起,历练出一支颇具实力和创新潜力的教学、科研团队,为不断出大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带领下,这个团队在教学方面不断完善“家畜传染病学”这门首批校级精品课程,培养的年轻教师在全校讲课大赛中连年获奖;在科研方面紧紧围绕动物生物制品和人兽共患病两大方向开展攻关,先后获得“新城疫-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等10个新兽药证书,“鸡志贺菌在人-禽间传播的可能性”、“H9亚型禽流感病毒变异的分子机制”等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年来,他的团队先后承担国家及国际合作课题13项,校企联合项目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8 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项,到账成果转化经费9000余万元。                                                                                 
服务社会  无私奉献
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动物传染病专家和省级科技特派员,王川庆不仅是一个能著书立说的严谨学者,而且是一位能解决重大生产问题的实战型专家。他长期坚持坐诊、出诊、科技推广,积极服务于养殖业生产,足迹不仅遍及中原大地,而且跨越塞北、江南。
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他带领团队成员建立了全省各地养殖业疫情档案和情报信息网,把禽病所建成了产学研密切结合的平台。他不仅在动物传染病防控技术方面业务精湛,而且长期坚持不做顾问、义务服务,个人不收费、不吃请、不讲条件。虽然没有可以拿来炫耀的专家头衔,但是无论是个体养殖户、规模化养殖场还是政府相关业务部门,遇到重大疫病防控实际问题,总会主动征求他的意见。作为行内百姓心目中的专家,大家有口皆碑。慕名而来寻求合作的不仅包括中牧集团、华英集团、温氏集团、辽宁益康、洛阳普莱柯等一批国内同行著名大型企业,而且包括勃林格、诺华等一些著名跨国公司。他的学术造诣得到了相关部门认可,先后被聘任为农业部和河南省政府动物重大疫病防控专家。
辛勤耕耘数十载,桃李芬芳满园春。30多年来,王川庆虽然付出了很多,但看到学生的茁壮成长,看到团队的发展壮大,看到自己对行业发展的贡献,他有说不出的满足和成就感,他说:“这就是我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