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营养为省级二级重点学科、二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本学科是近几年建立起来的新兴学科,2005~2007年被列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008年列为省级重点学科。学科专任教师7人组成,其中教授2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2人;博士后1人,博士5人,硕士1人。教师中国家牧草岗位体系专家1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牧草岗位科学家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成果转化、教育部博士点创新基金、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科研经费2000万元。
学科围绕牧草营养开展研究,逐步形成了牧草栽培生理、牧草育种、牧草应用及调控机理等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其中在紫花苜蓿秋眠性研究方面,在国内外首次提出苜蓿的秋眠受phyB和ABA调控,证实不同光照长度条件下phyB和ABA合成量有差异;在国内首次系统研究了紫花苜蓿草产品对奶牛、肉牛、生长肥育猪和母猪、蛋鸡、鱼等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形成了稳定的牧草营养研究方向,此方面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近5年,已经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160余篇,其中SCI论文20篇。主持的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主编了21世纪教材《饲料学》、《饲料学实验指导》和国家级教材《饲料学》。
目前草业科学专业拥有各种课堂与研究生教学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拥有饲草饲料营养分析实验室3个(分设基础分析实验室,草品分析实验室及牧草栽培实验室3个实验室,占地面积近350平方米,目前实验设备总资产300余万元)、牧草育种实验室1个、分子生物学实验室1个可以满足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需要实验。
本学科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10多个草品产业化、种草养畜教学科研基地。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荷兰国家畜牧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同加拿大农业部开展了中加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与国内著名大学如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内蒙农业大学等在草业科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方面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已培养200余名本科、硕士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学科围绕牧草营养开展研究,逐步形成了牧草栽培生理、牧草育种、牧草应用及调控机理等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其中在紫花苜蓿秋眠性研究方面,在国内外首次提出苜蓿的秋眠受phyB和ABA调控,证实不同光照长度条件下phyB和ABA合成量有差异;在国内首次系统研究了紫花苜蓿草产品对奶牛、肉牛、生长肥育猪和母猪、蛋鸡、鱼等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形成了稳定的牧草营养研究方向,此方面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近5年,已经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160余篇,其中SCI论文20篇。主持的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主编了21世纪教材《饲料学》、《饲料学实验指导》和国家级教材《饲料学》。
目前草业科学专业拥有各种课堂与研究生教学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拥有饲草饲料营养分析实验室3个(分设基础分析实验室,草品分析实验室及牧草栽培实验室3个实验室,占地面积近350平方米,目前实验设备总资产300余万元)、牧草育种实验室1个、分子生物学实验室1个可以满足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需要实验。
本学科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10多个草品产业化、种草养畜教学科研基地。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荷兰国家畜牧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同加拿大农业部开展了中加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与国内著名大学如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内蒙农业大学等在草业科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方面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已培养200余名本科、硕士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